阳西:从海洋牧场到“蓝色粮仓”,奏响“海洋牧歌”

元描述: 阳西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牧场,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新样板,建设全国最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全国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奏响“海洋牧歌”。本文将深入探讨阳西县海洋牧场发展现状、未来规划以及取得的成果,并重点介绍深海网箱养殖、海水种苗产业、风渔融合等特色产业,展现阳西县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阳西县,位于南海之滨,拥有5668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和174公里的绵延海岸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阳西县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以海洋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最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全国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积极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新样板,奏响了一曲动听的“海洋牧歌”。

阳西县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形成“海洋牧场+”八大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涵盖深海网箱养殖、海水种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海洋文化等领域。以种业为特色,以养殖业为主导,以配套产业为基础,阳西县正在加快完善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的总体布局,为打造“蓝色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深海网箱养殖:破解休渔难题,打造“时间差”

阳西县作为海洋渔业大县,网箱养殖是海水鱼类养殖的重要方式。为了满足渔港建设需要和保障航道畅通,阳西各渔港内的传统网箱养殖区逐步减少渔排数量,深海网箱养殖规模则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规模化深水网箱养殖基地3个,深水网箱660口,年产量1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稳居全省前列。

深海网箱养殖,将养殖箱体降到水下限定深度,有效降低了鱼类死亡率,提高了鱼产品品质,实现了“淡季不淡”,为阳西海产品市场提供了稳定供应。深海网箱养殖的金鲳鱼等海产品,是阳西鱼类加工厂的重要原材料,有效解决了休渔期加工原料不足的问题。

深海网箱养殖,让阳西海产品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不仅有力保障了本地市场供应,也为阳西渔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水种苗产业:为海洋牧场注入“芯”力量

海水种苗是海洋养殖产业的“芯片”,也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阳西县依托滨海资源优势,全力扶持发展海水种苗产业,已拥有全国县级最具规模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为海洋牧场注入“芯”力量。

阳西县海水种苗产业起步较早,但早期受生产条件和技术限制,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阳西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海水种苗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阳西县已成功申报海水种苗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在儒洞、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一带,以海水种苗为主的农业合作社也逐渐形成规模。合作社依托当地海水条件进行规模化养殖,促进鱼苗生产效益提升,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农民参与进来,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阳西县海水种苗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优质苗种,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风渔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打造“蓝色能源”新样板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能够有效解决近岸养殖空间受限、海域污染等瓶颈难题,为深远海资源综合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作为全国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阳西县积极探索风渔融合发展模式,在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内建成了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与网箱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

“明渔一号”采用风渔深度融合设计,配置智能化渔业养殖系统,实现智能投喂、智能监控监测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深远海渔业养殖用电难、看护难、风浪大、成本高等难题,可大幅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明显提升项目整体效益。

目前,“明渔一号”已成功完成第一季养殖收鱼,并于日前再次成功投苗,正式开启第二季养殖示范,标志着明阳集团在风渔融合领域从初期探索试验到规模化养殖示范的重大跨越。

“明渔一号”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阳西县海洋牧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阳西县海洋牧场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阳西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注重全产业链发展: 阳西县以种业为特色,以养殖业为主导,以配套产业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海洋牧场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阳西县积极引进“返乡创业人才”、培养“本土技术专家”、发展“新型农技人员”,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阳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海洋牧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FAQ)

1. 阳西县海洋牧场建设的未来规划有哪些?

阳西县将加快完善规划建设,以种业为特色,以养殖业为主导,以配套产业为基础,加快完善形成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总体布局。同时,加快推进海水鱼苗种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渔港,完善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强科教产业资源引进与整合,助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 阳西县在深海网箱养殖方面有哪些优势?

阳西县拥有丰富的深海资源,水质好,鱼类生长环境优良,适合深海网箱养殖。同时,阳西县政府也积极支持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保障。

3. 阳西县海水种苗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阳西县海水种苗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种苗质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激烈,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等。

4. 阳西县风渔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阳西县风渔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发电+养鱼”的双赢局面,有效解决了深远海渔业养殖的诸多难题。

5. 阳西县海洋牧场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阳西县海洋牧场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6. 阳西县海洋牧场建设如何保障海洋生态环境?

阳西县海洋牧场建设严格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例如: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等。

结论

阳西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牧场,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新样板,建设全国最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全国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奏响了一曲动听的“海洋牧歌”。阳西县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其他地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相信阳西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