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评论员吴海舒

  一碗河南烩面,引发了一场“内斗”。

  12月14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方城县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烩面之乡”战略合作协议,并向方城颁授“中国烩面之乡”匾牌。

  12月19日,郑州合记烩面、76人河南烩面、裕丰源滋补烩面和宴渠老烩面以“郑州市烩面企业”为名,发布《郑州市烩面企业致社会各界的一封公开信》,认为烩面的起源与成名均在郑州,所以,郑州以外的地方不存在能称得上“中国烩面之乡”的地方。

  河南烩面发展迎来新契机,本是河南餐饮业的喜事,郑州烩面企业如此直白的抗议,引发了一波“荣誉之战”。

  首先,要明确的是,“烩面之乡”不是强调谁更有底蕴,而是拼地方产业实力与聚集发展的能力。

  打烩面牌,为什么是方城挑头?

  烩面起源没有定论,但论对烩面产业的重视和谋划,方城动作的确不少。

  数据显示,方城县从事方城烩面制作的商家1000余家,年产值约10亿元,还建成了全自动化方城烩面生产线,推出速食方城烩面,为烩面走出河南创造了条件。

  方城县还成立了方城烩面产业发展促进会,方城县政协主席甘泉涛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县长王桥任副组长。今年2月份,方城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方城烩面产业的实施意见》,要打造500亿元级烩面产业链,3至5年时间,在全国1000座县级以上城市建设1万家标准化烩面门店,打造中国烩面之都,引导烩面餐饮企业走出国门。

  可以看见,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政府,上下齐心朝着一个方向在使劲——把方城烩面做起来,推出去。

  其次,从这次争论能够看出,立足河南农业大省的实际,各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意识在加强,产业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比如,原阳将预制菜确立为县域经济第一产业,产业排名已经冲进全国前五;通许抓住酸辣粉这张王牌,全力建设“中国酸辣粉之都”;温县打造“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天下调味出温县,温县调味卖全国”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兴则县域兴。聚集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能够把县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让产业释放出更大能量。

  最后,再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应该为当下的产业发展助力。

  十年前,郑州就传出要申报“中国烩面之乡”。据河南日报报道,2012年,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称,郑州申报“中国烩面之乡”是有必要的,因为烩面起源于郑州二七区,并表示河南省烹饪协会已在推进此事。

  而多年过去,郑州在烩面产业发展上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多个老牌烩面馆“独自美好”,并没有整体举起“郑州烩面”这面旗,模式重、不够年轻化等原因使得多数烩面馆走不出河南。

  某种程度上,这次“中国烩面之乡”之争也为河南烩面产业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唤起了消费者对河南烩面的认同感,提醒了行业河南烩面有更多故事可以讲,还有,区域想打产业牌,除了“抢头衔”,还要真正做实产业优势。